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5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系统科学   128篇
丛书文集   204篇
教育与普及   10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60篇
综合类   5215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the area of social science, in particular, although we have developed methods for reliably discovering the existence of causal relationships, we are not very good at using these to design effective social policy. Cartwright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ability to use causal relationships,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a theory of causation that makes explici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nature of causation, our best methods for discovering caus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uses to which these are put. I argue that Woodward's interventionist theory of causation is uniquely suited to meet Cartwright's challenge. More specifically, interventionist mechanisms can provide the bridge from ‘hunting causes’ to ‘using them’, if interventionists (i) tell us more about the nature of these mechanisms, and (ii) endorse the claim that it is these mechanisms—or whatever constitutes them—that make causal claims true. I illustrate how having an understanding of interventionist mechanisms can allow us to put causal knowledge to use via a detailed example from organic chemistry.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碱煤自身灰能够捕捉煤中碱金属这一行为特性,模拟实验探究自身灰与高碱煤反应过程的元素迁移及物相变化,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对煤灰反应矿物质钠长石的反应活性进行研究,进而为实际工业锅炉燃煤控制与改善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自身灰对于高碱煤中碱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捕捉效果,利用自身灰解决高碱煤沾污结渣问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自身灰捕捉高碱煤中的Na元素主要赋存于霞石、钠长石等矿物质中,不同温度条件下,Na元素的迁移特性不同;煤灰矿物质钠长石的反应活性较高,易与亲电体系反应,其最高占据轨道几乎完全是由氧原子的2p轨道组成,Al-O键的键长较长,更容易发生断裂参与体系成键。  相似文献   
3.
广西廉州湾地处河口地区,藻类暴发性增殖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探究广西廉州湾藻类增殖的规律,本研究根据藻类暴发性增殖现象时存在溶解氧、pH值、叶绿素同步升高或降低的特征,对2015-2020年廉州湾海域运行的自动监测站和赤潮现场监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廉州湾藻类暴发性增殖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南流江、西门江至大风江入海口的近岸海域,暴发的频次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不同季节来看,冬季和夏季发生的频次较高,但藻类增殖现象的持续时间基本未超过7 d。藻类增殖现象发生的频次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南流江上游环境整治有关,反映出入海河流水质改变对近岸海域的直接影响。因此,持续保持陆地污染源科学有效的管理对廉州湾的生态环境保护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环境规制政策对于环境污染及公共健康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978至2013年颁布的976条环境规制政策,利用从政策属性力度、政策内容力度两个维度对我国环境规制政策进行量化的数据,构建了针对环境规制政策效果的计量模型,通过将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引入环境健康经济学分析,检验了环境污染对环境规制政策与公共健康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政策对公共健康具有促进作用;我国总体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防治环境污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效果;环境规制政策通过对环境污染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进而对公共健康产生了促进作用.本研究基于总体环境规制政策文献量化角度考察的"政策-环境-健康"三维动态关系结果,阐明了环境规制政策、环境污染以及公共健康三者的影响传输路径,对于有效评估环境规制政策效果,保障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健康的可持续提升具有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虽然目前大气中含量远小于二氧化碳,但排放增长率却大于后者.研究区域为上海市黄浦江支流苏州河和淀浦河,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城郊春夏的甲烷排放的差异,探讨甲烷产生的机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这将有助于研究河流甲烷排放对于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河流甲烷主要来源于水中沉积物,其产生与水质、温度等因素相关;同时甲烷摩尔浓度与硝酸根离子质量体积比存在负相关性,与铵根离子质量体积比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污染环境下一类森林发展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首先,提出所研究的模型并通过Banach不动点定理证明了解的存在唯一性,然后根据凸泛函的性质以及Mazur引理得出最优控制的唯一解。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阶段微观剩余油研究中可视化精度低、微观剩余油与矿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明确以及形态分类描述不完善等问题,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 以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图像为基础资料, 联合能谱(EDS)分析资料,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2油层组和长9油层组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并探讨剩余油赋存状态的矿物学机制。结果表明, 微观剩余油的赋存状态由孔隙的大小和形态以及与孔隙相接触的边缘矿物的性质共同决定, 不同类型孔隙对剩余油的赋存能力取决于孔隙边缘矿物的形态、表面粗糙程度、比重和润湿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据此, 可将微观剩余油分为残留油团、半自由油岛、半自由油雾、半自由微油团和束缚油5个类型。  相似文献   
8.
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集数学、物理、化学于一体的必修综合性技能课程,起着连接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及科学研究的作用。该文结合地方院校的物理化学实验过程教学内容、实验数据处理、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教学环节及考核方式,同时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再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通过循环式教学、加强实验技能及设置开放式实验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了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油品管输时,由于管道失效泄漏造成环境污染这一潜在环境损失风险,需要基于风险可接受性理论进行风险决策,实现该类风险管控资源的合理分配。首先,采用失效概率—内梅罗污染指数曲线结合ALALRP原则,确定了输油管道路由环境中5种环境介质损失风险的可接受标准;然后提出了基于风险可接受性的输油管道环境损失风险缓解决策流程,并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推导了风险决策的数学模型,最终形成一整套风险管理模型。案例分析表明:所形成的风险可接受标准能更精准管控资源,对有效提高我国输油管道环境损失风险管理水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做老师管,交报告判成绩"的模式,学生总是被动地去做实验,甚至有的学生实验课时不动手、课后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实验课达不到提高学生多种能力的最佳效果。在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参加课前预实验、课堂实施"学生助教"制、规范实验报告书写等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